News & Articles 雪隆区新楼盘 重燃生机!

雪隆区新楼盘 重燃生机!


12 Sep 2023
雪隆区新楼盘 重燃生机!
雪隆区房产市场逆袭
雪隆区新楼盘今年上半年走势,比去年同期强劲一倍。

今年上半年新增43项房产项目,分别是雪州29项、吉隆坡14项,新房产项目数量与去年同期的21项(雪州15项和吉隆坡6项)相比,推出的项目翻倍。

按照新房产项目单位计算,雪隆两地的新住宅单位皆取得“戏剧性”增长,房地产市场已走出困境,重见光明。

根据跨国产业顾问公司大马亨利行,雪隆两地今年上半年产业界活动,已进入佳境。

以雪州为例,去年上半年仅推介了6642个新住宅单位,反观,今年上半年新住宅单位就录得1万2799个单位。

吉隆坡也从去年上半年3312个新住宅单位,激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万554个单位。

“今年3月录得13项新房产项目,也是今年推出最多新房产项目的月份,其次是2月(9项)和5月(8项)。”

去年上半年的报告,也显示3月是推介最多新房产项目的月份。

一般上发展商会在3月释出较多的房地产项目,然后采取“煞车”措施,直到各种佳节如圣诞节、元旦和农历新年之后再推出市场。

排屋项目最多

在新楼盘分类方面,今年上半年雪隆区共推出16项排屋或豪华排屋(指宽24尺或以上的双层排屋)项目,占房市主导的地位。其次则是11项共管公寓、8项服务式住宅或服务式公寓。

排屋或豪华排屋也同样在2022年上半年新项目中数量最多,达到8项。其次则是6项服务式住宅或服务式公寓,以及3项半独立式洋房。

由此可见,排屋或豪华排屋项目,仍是购屋者需求所在,稳居新增房产的榜首,非常受落。

高楼住宅重新受欢迎

雪隆区高楼住宅重回人们的视野。

3年多来的冠病疫情期间,购屋者随着不同的疫情,房屋需求趋势也截然不同,从购买面积较大的房屋,如今重回高楼住宅。

根据报告,今年上半年发展商推出的新住宅项目中,53%为高楼住宅共26项,其余47%则是有地房产共23项。

这项趋势与去年同期有着强烈对比。去年上半年57%为有地房产(13项),43%则是高楼住宅(10项)。

若以房屋单位计算,高楼住宅为今年上半年贡献了1万9773个单位,占整体房市的85%,至于有地房产则占15%,也就是3580个单位。

今年上半年有地房产数量也少于去年同期。

逾2000平方尺项目趋增

今年上半年新增的43项房产项目中,建筑面积三甲分别是801至1000平方尺(20项)、超过2000平方尺(19项)及少于600平方尺(12项)。

而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尺的项目也出现上升的趋势,令人倍感意外。

“相信是发展商早在去年上半年策划,希望在通货膨胀变得更棘手之前,赶紧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市场。”

百万元豪宅不再吃香

饱受疫情“摧残”下,售价百万令吉以上的房产风光不再,被售价介于80万令吉以下的住宅取而代之。

今年上半年,共有57%或28个项目的房产售价介于40万1000令吉至60万令吉,其次则是49%或24项房产售价节约60万1000令吉至80万令吉。

这股可负担型房屋的趋势从去年延续至今。

主要是售价介于40万1000令吉至60万令吉的房产,去年上半年也同样是排行最多的新项目,占整体新增房产项目的48%,即11项。

增19可负担屋项目

可负担房屋的指标,今年上半年有19项新项目(39%),每平方尺售价500令吉以下;而售价每平方尺501至750令吉的项目共有9项(18%)紧追在后。

其他房产包括6项(12%)每平方尺售价751至1000令吉;8项(4%)每平方尺售价1001至1500令;只有1项(2%)则是每平方尺售价超过1500令吉以上。

今年与去年的趋势类似,唯一例外的是每平方尺售价超过1500令吉以上的类别,去年更是捧“鸭蛋”,没有发展商愿意推出高端价格的房产。

另一方面,雪邦区新增房产最为活跃,今年上半年就推出6项新项目,其次是安邦、梳邦再也和双溪毛糯各3项。

与去年同期相比,实达阿南区推出2项房产最为活跃。

Source: Property.enanyang.my

Latest Posts
  • Land in Sungai Pinang for LRT station never intended for housing development, says Chow

  • Harga rumah bertanah di KL, PJ dijangka naik tiga hingga empat peratus

  • Mah Sing fokus tawar rumah mampu milik di kawasan bandar

  • Data centre bonanza for property sector

  • Property sector to keep thriving in 2025